中国拿破仑 最全面的中文拿破仑站点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个人相关资料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战争介绍及相关资料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情史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时代的杰出人物 chinese napoleon 辉煌的拿破仑时代 chinese napoleon 关于拿破仑的其它资料
拿破仑主题论坛    
chinese napoleon     中国拿破仑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简介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评论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论坛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传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法典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文选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战争  chinese napoleon  拿破仑军事语录  chinese napoleon  我与拿破仑
中国拿破仑 最全面的中文拿破仑站点
中国拿破仑 最全面的中文拿破仑站点

里沃利战役

chinese napoleon

奥军三路进攻

chinese napoleon
  为了尽快发动进攻,奥军统帅部在维也纳制定了作战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奥军将在里沃利山区和巴图亚平原同时发起进攻。为了实现这一企图,计划在上述两个方向分别展开三个强大集团,主要进攻方向指向加尔达湖与阿迪杰河之间的里沃利山区。奥军的具体计划是:由总指挥阿尔文齐亲自率领一支近三万人的大军,在里沃利方向展开,其任务是首先夺取里沃利高地,尔后向曼图亚方向推进;由巴亚利奇将军率领一支六千人的部队,首先攻占维罗纳,尔后向曼图亚靠拢;由普罗维拉将军率领一支九千人的部队,在洛尼亚戈抢渡阿迪杰河,从东南方向迂回曼图亚要塞。奥军分出这两支部队,其目的是要分散法军对里沃利方向的注意力,从而将法军的主力牵制在阿迪杰河中下游地区。另外还规定,如果这一计划遭到失败,曼图亚的守军必要时可以放弃要塞,全部撤退到裴拉拉一带,或者撤退到教皇领地,在那里与教皇的军队会合在一起,从南面牵制和威胁法国人。
  为了迷惑对方,造成法军判断上的错误,奥军统帅部决定,分别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
  一月十二日拂晓,奥军中路集团首先向维罗纳方向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占领了位于维罗纳与圣韦托雷之间的卡尔迭罗,紧接着,奥军继续向维罗纳东面的圣米凯来进攻。但由于兵力不足,奥军未能挡住法军马塞纳部队的反击,被迫退回到卡尔迭罗。这一天,奥军在维罗纳方向的进攻,虽然起到了牵制和迷惑法国人的作用,但整个说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同一天,在阿迪杰河下游展开了另一场激战。奥军普罗维拉帅的先头部队,在霍亨措列亲王的率领下,向阿迪杰河下游的洛尼亚戈方向发起猛攻,经过激烈的争夺,击败奥热罗的前卫部队,攻占了贝维拉夸。奥军得手后,迅速向洛尼亚戈方向进行追击,并于当天攻占了阿迪杰河下游的重要渡口洛尼亚戈,将法军前卫部队赶过了阿迪杰河。在这个方向上,尽管奥军展开的兵力十分有限,但却给法军战线的右翼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不过,决定性的战斗还是在加尔达湖以东的里沃利附近展开的。里沃利高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然阵地,位于巴尔多山的南面。它的西面和北面有一条大约两千公尺宽的低洼河谷,将它与巴尔多山截然分开。高地的东面环绕着水流湍急的阿迪杰河,在里沃利与群山峻岭之间,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
  一月十二日,阿尔文齐率领奥军主力向里沃利方向实施了主要突击。他将部队分为六路纵队:第一路由卢津良上校指挥,兵力约五千人,沿巴尔多山西侧斜坡前进,目的是从西面迂回里沃利高地,并进而切断法军菇贝尔师的退路;第二路和第三路分别由利普塔伊将军和克勃列斯将军指挥,兵力共九千人,首先从阿维奥和布伦提诺登山,夺占科朗纳,尔后分别向里沃利高地发展进攻;第四路由奥奇卡伊将军指挥,兵力约四千人,充当预备队,跟随在维二、三路纵队之后,沿曼宁山向南推进;第五路由克瓦日达诺维奇将军指挥,兵力约八千人,其任务是从多尔切桥放过阿迪杰河,然后沿阿迪杰河西岸向曼宁山麓前进,经奥斯特里山道,从右翼进攻里沃利;第六路由武卡索维奇将军指挥,兵力约三千人,沿阿迪杰河东岸向南开进,而后待在威尼斯基耶择村,以便用重炮从侧后封锁里沃利高地。阿尔文齐对里沃利方向的法军是估计不足的。在他看来,奥军在由科朗纳到里沃利这个地区是毋须乎作战的,然而,正是在这个方向上,奥地利人遭到了法军强有力的抵抗,战斗的第一天,奥军在里沃利方向多次发起进攻,均被法国人击败。
chinese napoleon
 
chinese napoleon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返回索引 返回顶部
chinese napoleon
chinese napoleon 版权所有 2001-2006 中国拿破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申明   关于本站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